歐美人為什么愛買TCL
即便所有中國企業都意識到國際化勢在必行,但真正趟出來的人寥寥。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大多停留在國境線內,即便國際化成功如小米、vivo等手機廠商也局限在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
中國品牌國際化道路的考驗至少在于:第一,品牌弱勢,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是通過低價策略,從新興市場進入歐美,很難形成強品牌。第二,本土化,在海外拓展過程中,無論是渠道還是營銷,都需要重新搭建,極其考驗企業智慧。第三,更強的競爭對手,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中國品牌面臨的競爭對手有著強大的技術和產品實力。當我們感慨中國難以誕生世界級大牌時,事實上已有中國品牌向行業巔峰發起沖擊。根據華為提供的數據,從2012年至今,華為手機在歐洲收入已經翻了近5倍的規模。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華為超越蘋果和三星,拿下市場份額第一名。在德國,華為則占到了市場份額第二位。在英國和法國,華為穩坐第三名的位置,并與第四名拉開了不小的差距。而電視領域,TCL在美國同樣處于坐二望一的位置,擁有了挑戰三星的強勁實力。在繁雜的互聯網環境中,TCL這家老牌企業顯得有些低調。但它在全球化上的深層次探索,頗為值得中國企業們翻閱借鑒。
一、被打破的固有印象:近期,美國市場調查公司NPD公布了美國的電視銷量數據,前兩名中出現中國品牌TCL。TCL公司 7月至 8 月銷量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于三星。有人將這一成績解讀為“中國品牌的勝利”。這一說法有夸張的成分,但不無道理。在美國,電視領域長期被日韓品牌占據。日本曾被稱為“電視王國”,涌現了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一批知名的家電企業。而韓國的三星、LG一度長時間包攬美國市場前兩名。近兩年,以TCL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后來者居上,開始打破這一僵持已久的市場局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TCL在全球電視市場出貨1351萬臺,位居全球第三。有媒體稱在今年下半年,TCL有大概率超過LG躍居全球第二,對三星形成追趕之勢。剛剛到7月,TCL便已經在美國市場達成這一成績。全球行業第一陣營,對于一家中國公司具有現實意義。當國內市場趨于飽和,中國品牌需要海外拓展來尋求新的增長點。而當冠以頭部品牌的名號,它的產品、新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將更容易推廣,它的品牌將更容易獲得認可。
二、本土化的生產、渠道和營銷:回看TCL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它的全球化并非一帆風順。不僅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險些觸礁翻船。2003年,TCL集團與法國湯姆遜公司成立合資公司,重組雙方的彩電和DVD業務。TCL遂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商。這次收購讓TCL揚名全球,李東生也登上了美國《財富》雜志封面,被授予“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稱號。但后續進展并沒有像開端那般輝煌。由于收購這家公司帶來虧損包袱,TCL業績出現首次巨額虧損,甚至股票一度被帶上*ST的帽子。對于這次收購,李東生事后總結認為最大的失誤在于對整個彩電業技術發展的趨勢出現誤判。當時,湯姆遜是全球擁有彩電技術專利最多的企業,但它的專利幾乎全部集中在顯像管技術上,并購完成后不久,彩電產品很快就過渡到了LCD(液晶平板)電視,李東生發現他們買回來了一堆“廢紙”。
三、被低估的技術實力:在一定程度上,營銷和渠道只是表象,全球化比拼說到底還是技術的比拼。“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是TCL在世界舞臺上和世界巨頭競爭的根本。”李東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說道。2014年,TCL發布中國第一款量子點電視。目前電視行業多采用OLED技術,它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所以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自發光。但OLED器件結構簡單,目前采用的真空蒸鍍工藝設備昂貴,材料消耗很大,優良率難以提高。量子點是納米大小的小型球形狀半導體粒子,施加電壓會產生自發光,吸收并再釋放同樣波長的光。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色域表現優于OLED,且其生產成本更低,因此,在電視行業,QLED無疑是一種更接地氣的方案。OLED和量子點孰優孰劣一直都是業界的一個爭論點,納米材料學家彭笑剛曾經說過“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TCL押注量子點技術,采用量子點技術的TCL QLED TV X8在2018IFA展上斬獲由德國工商會(GIC/AHK)和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共同頒發的“顯示技術金獎”。
如李東生所說:時間在前進,腳步在前進,比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