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背光技術進化20年解析,不會輕易被AMOLED打敗
11月15日消息,寶威科技網訊,1998年左右,LCD顯示技術開始出現,如今2018年歷經20年,LCD顯示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LCD的背光技術也一直在進化,從CCFL背光到現在的量子點背光,再到未來的Mini LED背光,技術的變化使得LCD的顯示效果不斷進步。
如今LCD技術面臨諸多挑戰,上有AMOLED下有Micro LED顯示技術,下有激光大屏技術,無論是大屏市場還是小屏市場,LCD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不過要說LCD就這么輸掉前程也言之過早。今天我們就來分下一下LCD背光技術的來龍去脈,同時也展望一下,在不同背光技術的加持下,LCD如何能在未來的競爭之中繼續保持優勢。
首先我們來看CCFL背光。CCFL是冷陰極熒光燈的英文縮寫。這種背光是靠冷陰極氣體放電而激發熒光粉而發光的光源。參有少量水銀的稀薄氣體在高電壓下會產生電離,被電離氣體的二次電子發射會轟擊水銀蒸汽,使水銀蒸汽被激發,發射出紫外線,紫外線激發涂于壁管的熒光粉層,使其發光。它的最大優點就是亮度高,缺點是功耗大以及體積大。使用CCFL背光的LCD顯示器,厚度都比較大, 同時也比較費電。隨著LED背光的出現,CCFL背光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樣的產品了,市場上也完全有這樣的新品在銷售。
LED背光技術就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技術。LED就是發光二極管,在照明領域大家見得多了。省電,體積小巧,壽命超長,同時成本低廉,可以說這種光源用于LCD背光領域是天作之合,擊敗CCFL背光輕而易舉。尤其是現在使用的“簡版”LED背光更是將成本進一步壓縮。LCD背光需要白光系統,而RGB LED可以組成白光,這樣的系統理論上最好,因為系統中有三原色,所以顯示畫面色域更給力。但是RGB LED背光系統復雜,同時成本太高,一般只用在高端LCD顯示器之上。
現在中低端的LCD顯示器采用藍色LED混合黃色熒光粉的形式,形成白光,這樣的白光藍色光較多,同時對于紅色和綠色表現能力不夠,因此色域一直不是很給力。并且這種背光系統將LED燈條放在顯示器的一端,再利用導光板形成面光源,這就是常見的WLED背光。當前液晶顯示器多以LED作為背光源,高端產品用RGBLED,中低端產品往往采用WLED背光。LED能夠取代CCFL成功上位在于其壽命長的同時穩定性強,工作電流小所以功耗要低于傳統的光源。LED節能又耐用的特性結合其纖薄的體積符合當下顯示器用戶追求超薄環保的理念。
量子點技術很多人都聽說過,其實量子點就是一種可以發光的納米級材料,在藍色LED的激發下,不同直徑的量子點粒子可以發射出不同的純色光,因此這些特性可以在液晶面板領域應用。現在已經有很多量子點產品,不管是顯示器領域還是電視領域,量子點的產品都已經出現了,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也在降低。現在量子點背光的LCD顯示產品相比于LED背光產品的溢價并不高。所以雖然量子點宣傳的厲害,但本質上還是LCD顯示技術,只不過是背光技術的進步。就像曾經很多說“LED電視”這個概念一樣,其本質不過是將CCFL背光改變成為LED背光而已。
現在又出現了Mini LED背光,這種背光不是什么新技術,依舊是LED背光的范疇。相比于傳統的藍色LED光源為主的模式,這種Mini LED背光的尺寸非常小,因此可以直接布RGB三色的LED模組,這樣就實現了RGB三原色不缺失的效果。為什么有了量子點技術還要研究Mini LED背光技術呢?一個是因為AMOLED技術的出現,使得量子點背光技術的效果還不能讓人滿意,一個是因為這幾年LED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LED模組的體積不斷縮小,同時成本快速下降,這讓Mini LED背光技術的普及開始有了時間表。其實從根本上說, 自發光技術才是顯示技術的理想模式,自發光天然沒有可視角度的問題,并且更適宜制作為曲面顯示,柔性顯示。但是從等離子顯示開始,自發光技術一直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壽命,第二是成本。因為是自發光,發光材料就容易損壞,這樣一來面板的壽命就出現問題;而自發光材料貴,導致產品的總體價格貴,也是自發光技術難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其實AMOLED顯示技術也仍然面臨這樣的技術和市場困局。而LCD技術雖然不是理想模型,但是它進步快,成本低,同時產業非常成熟,因此在新技術的挑戰下,也并不會如CRT顯示技術那樣很快走上衰敗的道路。或許隨著Mini LED背光技術的加持,LCD技術還可以挑戰AMOLED技術的地位,繼續成為大屏市場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