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村務”暖民心 觸摸查詢推進人性化政務管理
閱讀提示:本網訊摘自池州新聞網,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為從制度上規范村務工作,從根本上消除“村務不公開、管理不透明、監督不到位”現象,東至縣在去年開展村(居)“廉勤監督委員會“及”一考二述三定“工作制度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又在全縣251個村(居)組織開展了以“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村級事務流程化管理、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陽光村務工程”建設。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資”管理制度:
為集體經濟安上“保險箱”
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和利益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涉及利益的村級事務越來越多,如上級轉移支付到村的資金逐年加大,村級資產、資源發包收入增多,而相關的配套制度卻不能及時跟上,少數地方村干部以權謀私,作風粗暴,侵害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東至縣紀委提供的一份材料,過去該縣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信訪舉報中,有60%左右的信訪問題發生在農村基層,絕大多數案件都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關。在已經查處的農村基層案件中,有些案值高達百萬以上,有些是窩串案,涉案人數多達十多人,更有基層單位班子一鍋端。
面對嚴峻的形勢,東至縣委、縣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規范村級權力運行。否則,要想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省紀委定遠會議一結束,東至縣立即啟動“陽光村務工程”建設,并制定了《關于開展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清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通過全面清理村(組)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狀況,核實“三資”底數,明晰產權關系,建立登記臺賬,推行“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健全管理和監督制度,促進集體資金的規范管理、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資源的合理利用。這是一項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法權益的至善之舉,令廣大農民拍手稱快。
經過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6個程序,至9月17日,全縣251個村(居)的“三資”清理工作全部結束。該縣紀委副書記馮臘旺告訴記者:“從清理結果看,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總量清理前后增加明顯,增幅均在65%以上,很多未登記或游離賬外的資產資源被清理出來;債權債務經過核實,進一步明確了權責關系;經濟合同經過清理規范,年增加村級集體收益多達170余萬元。等等這些,都為進一步促進“三資”規范管理和促進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清理,還解決了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梳理了干群矛盾,舒緩了干群情緒。”
村務管理制度:
為基層民主繪制“流程圖”
在東流鎮金山村“一網通”服務大廳,記者看到大廳墻上有191個代理服務事項辦理、咨詢流程,電子觸摸屏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各類代理服務項目流程及具體承辦情況。以流程圖形式把包括宅基地申請審批、財務審批、“三資”管理、惠農資金發放等重點村級事務的辦理程序、環節要求加以固定并上墻公示,是東至縣在村務管理中的得意之舉。
本著簡便易行、減少環節、提高效率的原則,東至縣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關于村級事務流程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機制,開展村級事務流程化管理,把涉及農民利益、群眾關注的經常性村級重大事項,歸納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民主監督、其它村政事務等七大類30項具體內容,全部按照村黨組織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或黨員議事會審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在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決策和管理。通過流程化管理,并把流程圖宣傳手冊發放到村、組,確保群眾知曉流程化管理的內容和各類事項的辦事程序,增強了村務透明度,規范了權力運行。
與此同時,扎實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出臺了《關于加快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對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進行了規范和要求。目前,各鄉鎮已將原有“為民服務大廳”統一更名為“政務服務中心”,并按工作需要,在中心設立了咨詢受理、政務服務、社會事務、經濟發展、“三資”委托代理等服務窗口。同時,在村一級設立為民服務代理點,受理、代辦和咨詢解答群眾需要服務的事項,承諾辦理時限。在寬敞明亮的堯渡鎮政務服務大廳,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平臺服務、多個窗口受理、部門聯合辦公的集約化管理服務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綜合效益和辦事效率,同時方便了老百姓。”
村務監督制度:
為基層注入“穩定劑”
在東至農村采訪,記者發現各村(居)委會大門口多了一塊牌子:“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民們親切地稱之為“三委”。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一般由3人組成,1名主任委員,2名委員。在堯渡鎮查橋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有專門辦公室、辦公設備等。
據東至縣紀委負責同志介紹,在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組建過程中,各地嚴把候選人推選、審批、公示、選舉關,保證了依法依規選舉產生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勝利鎮黃石村舉賢不避“仇”,在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選舉中,把過去信訪村里的一村民組長推選進來,促進了干群關系改善,村里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群眾的支持。至6月25日,全縣251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部選舉產生,并全面參與到“三資”清理工作及正常的村級事務監督管理當中。
查橋村毛擴友委員告訴記者:“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以來,積極主動參與村兩委重大事務決策,提出建議和意見;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審核,約束非生產性開支,對存在問題記錄在冊,并提出整改意見。同時,全程參與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的處理。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建議和監督下,查橋村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實施了劉灣水庫排洪溝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今年特大洪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益低洼田地達400余畝。”
“目前正在推進落實的村務監督制度,初步破解了村級民主監督缺位的問題,彌補了村級組織體系在制度構架上存在的缺陷,形成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制度框架。”東至縣紀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陽光村務工程”既解了群眾心渴,又杜絕了群眾對干部的猜疑,讓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東至縣連續兩年獲得“省科學發展先進縣”殊榮。